相信很多DIY攒机刚入门的小伙伴都听说过CPU,CPU是电脑硬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,也是电脑主要的性能指标之一,但刚入门的朋友对CPU的很多参数感到迷茫,不知道该从何下手。这篇文章就来讲讲CPU主要的参数,方便大家对于CPU参数有一定的认识。
· 核心
指处理器物理核心数量,在同架构下,核心数量越多性能越强。
· 线程
一般指超线程技术,通过把一个物理核心分成多个虚拟核心并行运算,同核心数量、同架构下,线程越多性能越强。
· 主频:默频与睿频
默频是指CPU在未睿频时,可以达到的最高频率。睿频是指在默频的基础上提升的频率,同时分为单核睿频和全核睿频,单核睿频指单个核心可以达到的频率,全核睿频是指全核心运行时能达到的频率。一般用GHz来表示。市面上处理器标注的睿频一般是单核心最高频率,例如:i9-9900K的频率是3.6GHz~5.0GHz,但它的全核睿频频率是4.7GHz。所以全核睿频会比单核睿频低0.1GHz~0.3GHz左右。
· 超频
指超过CPU本身频率(包括睿频)来运行,从而提升CPU性能。超频需要考虑功耗、散热、主板、电源等多方面,还有Intel的一些特殊型号,后缀带”K“、”X“等才可以超频,AMD的锐龙系列基本上都可以进行超频。
· 核显
是集成在CPU内部的显示芯片,功耗低,性能低,仅满足日常使用、办公需求。适合不需要独立显卡的用户,英特尔大部分都集成HD系列核显,AMD锐龙系列大部分没有核显,需要配合独立显卡才能点亮。
· TDP
指“散热设计功耗”,单位为W表示,TDP并不是指CPU的实际功耗,这个功耗指标是给CPU散热器使用的,意思是散热器需要提供不低于TDP数值的散热能力。
· 芯片组
决定主板级别的指标之一,也是CPU对应的主板级别。如:I9-9900K需要Z390主板上才能进行超频,英特尔CPU后缀带”X“的,则需要对应芯片组的主板才能使用。
接下来是目前主流,英特尔和AMD两家的产品线
· 英特尔
从低端到高端分为
赛扬(Celeron) 奔腾(Pentium) 酷睿(Core) 志强(Xeon)
赛扬和奔腾是低端入门办公处理,性能低,相对价格也低廉。酷睿是目前Intel的主流产品,分为入门i3系列、中端i5系列、高端i7系列、发烧i9系列。至强则是面向服务器市场的处理器,一般用户使用不到,价格也比较昂贵。
以英特尔处理器为例:i5 8600K中,i代表酷睿,5代表定位中端,8代表产品”代“数为第八代,”K“则代表支持超频技术,此外还有其它U、F、S、T等后缀,可以百度查找对应的意思。
·AMD
就以目前的锐龙时代来讲吧
锐龙(Ryzen) 锐龙线程撕裂者(Ryzen Threadripper) 霄龙(EPYC)
其中锐龙是目前AMD主流产品,分为入门R3系列、中端R5系列、高端R7系列、以及最新的R9系列。线程撕裂者以核心数量多闻名,但仍属于消费级产品。霄龙与英特尔至强系列一样,面向服务器市场。
这里以R5 2600X为例:R代表锐龙,5代表中端、2代表第二代、X则代表支持AMD”自适应动态扩频“技术,除此之外还有G、U等后缀。需要注意、锐龙系列大部分都可以超频,并不需要特殊后缀的型号。
AMD和英特尔怎么选?
个人认为如果只玩网游(腾讯全家桶等),或轻度办公可以选择英特尔,单核性能比AMD锐龙略强。锐龙的优势在于多核心多线程,以及价格相较于同等级英特尔处理器下更为便宜。在需要视频剪辑、应用多开、多核优化的大型游戏上有一定的优势。不过最新锐龙三代处理器单核性能基本持平英特尔,综合性能超过英特尔,具体还等7月7日发售再做定论。
喜欢的朋友就关注、收藏+分享吧,不定时为大家带来科技新资讯以及电脑小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