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给大家解读卡夫卡著名的中篇小说——《变形记》。
这是一本洞悉“现代人困境”的寓言式小说,深刻影响村上春树、余华、加缪、萨特一生的创作。
当你不被理解、孤独至极,不妨看看卡夫卡的《变形记》。
如果有一天,你睡醒发现自己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,一定会以为做了个荒唐的梦。
然而,假如某一天,你遭遇裁员、重病等种种暴击,旋即就会触摸到最残酷的现实。
其实,变成甲虫与身受重创之间,不过是隔了一道虚幻的门,其本质都是人生的“变形”。
当命运的逆转无法避免,也许该关注的是,“变形”之后,我们将会置身于怎样的人间?
100多年前,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就在他的作品《变形记》里,为世人揭示了这个答案。
人到中年,再读《变形记》,不再感到荒诞不经。
而是在那个脑洞大开的故事里,读懂了人生的三个扎心真相。
你的价值,取决于你还能做什么
格里高尔是一名旅行推销员,兢兢业业为公司服务了五年。
他每天风里来雨里去,勤勤恳恳,为公司创造业绩。
可是有一天早晨,他变成了一只甲虫,连起身都很困难。
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关心自己的身体,而是担心上班迟到。
他知道在这个公司,只要稍有一点差池,马上就会招来最大的怀疑。
果然,因未按时到岗,公司的秘书主任立马找上门,怀疑他携款潜逃。
当目睹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之后,秘书主任吓得连蹦带逃,完全不顾他的解释和诉求。
格里高尔原本指望秘书主任将他的情况向公司反映,希冀得到同情。
天真的妄想着公司看在他过往的功劳份上,可以对他有所体恤。
然而现实是,过去的成就无法产出当下的利益,公司也不会白养闲人。
等待格里高尔的是被人事开除。
在职场,别人如何对待你,是由你的价值决定的。
而一个人的价值,不在于曾经做过什么,只取决于将来还能做什么。
变成甲虫之后的格里高尔还能继续为公司做贡献,被榨取最大剩余价值么?
显然不能。
因而,被弃如敝屣,就是一个“无用之人”既定的命运。
世人的势利,现实的不公,就是如此赤裸裸,残酷且无情。
但这就是真实的人生。
就像有句话说的:
“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并不取决于你对别人有多好,而是取决于你的强弱,手上筹码的多少。
人们普遍对强者比较宽容,而即便弱者没做错什么,也会被苛刻对待。”
一个人弱的时候,坏人最多。
当你没有足够的价值去与别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时,不会有人为你雪中送炭。
任何良好的关系,都是建立在彼此匹配的实力和价值之上。
只有让自己足够强大,世界才会对你和颜悦色。
让别人成为别人,是成年人应有的觉悟
在过去几年里,格里高尔成为家中的顶梁柱,拼尽全力让全家过上了安逸的生活。
父亲早年生意破产,欠下一屁股债,格里高尔帮他清偿债务,让他安享晚年。
母亲身体孱弱,他雇了女仆帮忙料理家务,好让母亲安心休养。
十七岁的妹妹,爱穿漂亮衣服,爱吃爱玩,格里高尔非常疼爱她,还准备筹措一笔钱送她进音乐学院。
能让家人住进一个好房子,过着不错的日子,他为自己感到自豪。
然而,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平静的生活。
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,无法上班,家中失去了经济来源。
父亲五年没做事了,虽然身体还算健壮,但已经老了,很难再找工作。
母亲患有气喘,行动都有困难,如何外出挣钱?
妹妹还是个孩子,尚未完成学业,怎能去打工?
一想到挣钱养家的问题,格里高尔便心急如焚,羞愧与焦虑轮番上阵。
但日子总会继续,生活也不会因为缺少任何一个人,而停止运转。
很快,父亲就在一家银行找到了一份杂役的差事;
母亲辞掉了女仆,自己操持家务,还给人做针线活以贴补家用;
妹妹去当了售货员,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,她还在晚间学习速记和法语。
他们还将家中多余的房间分租出去,以赚取租金。
生活虽比以前清苦,但并没有坍塌;日子就这样得以延续,得以安然过渡。
有时候,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重要,别人也没有想象中弱小。
成年人的世界,离了谁都照常转。
人到中年,总是为家人、为孩子、为伴侣,焦虑不已。
担心孩子学习反受白眼,担心伴侣身体却被说唠叨。
但其实,人生在世,各人有各人的责任,各人也都有各人的课题。
至亲之间可以分担生活的压力,但生命的成长,却只能靠自己去完成。
毕竟,谁都无法代替谁去成长,该自己走的路,一步都不能少。
包揽别人的人生,也不是真正的爱。
家人之间,可以关心牵挂,但无须事事代劳;可以帮扶支持,却不必越俎代庖。
让别人成为别人,而不是自己的附庸,才是对他最好的保护。
学会爱自己,才能抵御万千风霜
为赶五点的火车,格里高尔每天凌晨四点起床,简单洗漱后就马不停蹄辗转各地开展业务。
经年累月四处奔波,使得他的饮食、作息长期不规律,却从来不敢停下休息。
家人把他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,惯于向他索取,也安于他的奉献。
他被生计捆绑,生活中没有朋友和爱情,也没有时间和自由,只剩下工作。
在变成甲虫的早上,他担心的不是身体状况,而是怕丢掉饭碗。
变成甲虫之后,他每天小心翼翼,察言观色,为给家人造成的惊吓和不便感到痛苦。
他为工作活着,为家人的需求活着,早已失去了自我。
然而家人对他却从同情逐渐变成厌恶,甚至视为累赘。
他为之努力的一切,都在他“变形”之后唾弃了他。
人如果把自身的价值完全建立在外界的评判和认可之上,就会失去自我,成为一个脆弱的“空心人”。
没有了利用价值的格里高尔在孤独和绝望中离开人世,家人却如释重负,轻松开启了新的生活。
他这辈子都在为别人辛苦,却忘了为自己活。
有位作家说过:“你生命中所有的问题,都来自于你不够爱自己。”
学会爱自己,才是人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:
学会关爱自己的身体。我们需要努力工作,但没有任何一份以谋生为目的的工作值得牺牲健康、以命相拼。
学会观照自己的情绪。成年人不动声色的隐忍是一种日常,但把自己放在首位,及时觉知情绪、体察疏导自己更是一种必须。
学会关注自己的需求。为别人付出,尽力就好,无须置顶,让自己的需求成为生活的重心,才能创造自身的价值。
无论工作,还是生活,我们所有的付出,都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。
不断审视自己,调整自己,多爱自己,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内核,于万千风霜的人世间笃行致远。
写在最后
卡夫卡写于100多年前的这部作品,仿佛是对当下现实的某种预见。
被现实世界挤压变形的人们,都是格里高尔,只不过没有变成甲虫。
人到中年,每日慌慌张张,只为碎银几两。
工作压力,生活重担,让人万千惆怅,倍感疲累。
越是如此,越不能心随境转、因物悲喜。
立定本心,觅得灵魂的滋养,懂得自我的成全,才能一边跨沟越壑,一边涅槃成长。
作者 | 文娟
主编 | 阿医
排版 | 余景
图片 | 图虫创意
原标题:《人到中年,最怕突然读懂了《变形记》》
阅读原文